社會心理發展學家Erikson表示,青少年的心理停留在自我探索定位與角色混淆的階段,如果正向發展,將會有美麗的彩虹人生,然而未婚懷孕的少媽與少爸,如何在這階段中摸索自己,又得照顧小孩呢?從以下新聞另人震驚,英國的少爸少媽竟然將懷孕生的小baby當作賺錢工具,經紀公司邀請媒體跟著炒作,這會助長兩件事情,1.該年少夫妻未來仍會以曝光來賺取利益,而非以孩童成長,2.助長青少年懷孕正當化。
然而又有多少媒體與大人真正關心這個議題所造成的影響,尤其在台灣,就內政部統計,民國94年有6489位未滿20歲母親產下嬰兒,其僅為國中畢業者就占64%,國小畢業以下亦有19%,可是這只是官方統計,因為墮胎的將會是10倍以上,其造成這些青少年青少女一樣有許多的負擔與痛苦,凱老師在此知悉每位少爸少媽或者墮胎的青少年青少女,或許時光無法挽回,此事已經造成許多無法磨滅的記憶,但請相信,多找正向機構或長輩一同討論此議題,別讓這議題永遠成為你(你)的夢靨,壓力的來源。